近日,米脂县杜家石沟镇高渠村,种植户李宏胜开着一台深松机,为即将到来的谷子播种深翻整地。

米脂县层层叠叠的山坡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谷子苗。(资料图)
“老品种抗倒伏差,亩产不到300斤。换成‘米谷1号’后,去年亩产突破480斤!”李宏胜说,这种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具有抗旱、抗病、中矮秆等特性,特别适合黄土高原旱作条件。
米脂县谷子种植历史悠久,但面临种质资源退化等问题,导致农民种植效益降低。过去三年,全县累计淘汰老旧谷种12个,推广航天育种“米谷”系列新品种,带动谷子种植面积从8万亩增至15万亩,亩均增产15%以上。
走进米脂县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一粒小米正在华丽变身——米糠加工成糕点添加剂,碎米酿造成小米醋,完整米粒则变身高端礼盒。“过去卖原粮每斤3元,现在深加工产品均价15元。”公司负责人高巧波指着新建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说。
这样的蜕变源于米脂县“强链补链”战略。全县投入5.67亿元建设11个产业链项目,引进6家精深加工企业,开发出小米汁、小米乳、小米咖啡、小米速溶粉等40余种产品。
这种“吃干榨净”的模式,是米脂县用“除法思维”发展小米产业的缩影。“做除法不是简单淘汰,而是腾笼换鸟。”米脂小米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涛表示,通过延链补链的整合效应,米脂实现“良种+基地+加工+品牌+科技”的全链融合,产业效益呈倍数增长。
来源:陕西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