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文旅目的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浙江省和美乡村示范镇、4A级景区镇……荣誉等身的平湖市林埭镇,也拥有许多城乡融合发展创新“样本”:比如选准棒球赛道的“中国棒球第一村”徐家埭村,比如打造现实版“QQ农场”的陈匠村“葳乡田园”……

  4月17日下午,来自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代表,走进平湖市林埭镇,实地走访该镇陈匠村和徐家埭村,近距离解读新时代乡村“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林埭故事”。

“每天两块钱,乡下有块田” 农文旅赛道开拓全新“元宇宙”

  采访团走进陈匠村“葳乡田园”农文旅产业园,现场的田园风光唤起了大家小时候天天蹲守“QQ农场”的记忆。

  在“元宇宙种植园”,470块整整齐齐分割成15平方米大小的“农田”,被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创始人以火星、木星、土星等遥远的宇宙行星命名,却朴实地种着小青菜、大蒜、空心菜等各色蔬菜——这每一块农田,都有自己的“限时主人”,市民以一个农作物生长周期为限,在这里租一片地种菜,每天只要两块钱,就能拥有一片现实版的“QQ农场”。

  “葳乡田园”是国内首家提出“每天两块钱,乡下有块田”的农文旅品牌,比起这个品牌口号,记者们更感兴趣的是它独特的运营模式:

  一方面,“租”了这里的一片地后,耕种者通过线上“葳乡元宇宙”微信小程序在线预约种地,用无人机对自己的所属地块进行巡视,查看自家蔬菜生长情况;等蔬菜成熟后,可以亲自到“葳乡田园”来采摘,也可以免费“送菜到家”。

  另一方面,“葳乡田园”以按日结算工资的形式,雇用更懂种植技巧的本地农户来进行每日蔬菜的浇水、施肥等工作,既能帮助市民更好地照顾蔬菜,又能助力当地解决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这种‘共享’土地的方式,是很好的创新点。”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永渊点赞说,“后续他们还开发了研学体系、与大学开展课题立项等拓展,真正实现了对土地的精细化管理。”

  对于“葳乡田园”来说,市民在这块借鉴“元宇宙”概念打造的新型田园里租地种菜,是品牌引流核心,去年,他们还在土地上叠加了新玩法:推出首届“种地吧”挑战赛、田园猜谜寻宝、宋韵游园会等活动,让田野更吸睛;同时,在这片新型田园里“生长”出来的森野露营园等周边配套项目,更加具有品牌附加值的消费增长点。

资料图片

  在草坪游玩区,采访团和游客一起共享阳光、大草坪;在森野露营园,户外露营体验帮助都市人释放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走累了、困了,农田边的葳乡咖啡馆,不仅有香气扑鼻的咖啡,还有在大自然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心境……未来,这里还会打造“葳乡音乐小镇”、建设特色民宿等文旅设施,这些让大家都有了更多期待:古老的江南水乡村落里,“农文旅一站式游玩”的全新体验,正让乡村田园绽放出不同于以往的魅力光芒。

“中国棒球第一村” 用棒球撬动强村共富之路

  “农文旅”+“体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林埭镇徐家埭村,采访团亲眼见证了一只棒球如何带动全村致富的乡村振兴故事。

资料图片

  走进村里的棒球场,练习棒球的人在绿茵场上飞奔,那份蓬勃朝气,让大家也跃跃欲试。

  徐家埭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2018年,村党委书记刘建群大胆决定:将发展的“赛道”从低产出、高能耗的传统养殖业,切换到棒球特色产业。

  当年11月,徐家埭棒球基地落成,成为全国首个符合标准的青少年“乡村棒球场”。几年来,先后承办国家级、长三角区域等各类青少年棒垒球赛事40余场次。如今,村里“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而高规格的棒垒球赛事又帮助全村“盘活”了餐饮、民宿、采摘等文旅资源,让村民真正尝到“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甜头”。

资料图片

  在棒球乐园景区,采访团看到了星火农场、八大碗餐饮、吾庐名宿、野炊烧烤、舞龙和摇快船非遗活动体验等12个业态,如何凝聚成一条集“棒球赛事、运动休闲、餐饮住宿、农事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游产业链;见证了本土企业与知名棒球品牌合作,设计开发棒球服、棒球帽等系列文创产品,如何以赛为媒带动推广销售;更为乡村主动出击搞活“夜经济”、谋划节假日篝火晚会和“棒球”夜市等活动而点赞。

  “去年,各类业态经营总收入达6900万元。”一个江南乡村,始终致力于做强棒球延链补链的大文章,这份努力打动了远道而来的采访团成员。更让大伙动容的是,徐家埭村没有停止“棒球+”赋能乡村共富的脚步,通过打造“一起棒”等四大共富工坊,为“5060”老年劳动者提供205个就业岗位,实现年均收入增长4万元以上;以“飞地抱团”等20个强村富民项目,带动全镇11个村入股共建,如共富大棚项目可为每村增收20万元至70万元不等……在实现了“以棒球带活景区、以景区带富全村”之后,徐家埭村又走上了“强村带弱村,一村带多村”的组团式乡村发展道路。

  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江潇对徐家埭村发展“农文旅体”的经验做法予以点赞,“如何把赛事转化为经济、产业和当地的IP形象,他们的实践非常棒,也很有借鉴意义。”

  短短几年,徐家埭村集体经济总收益从不到200万元增长到1500万元,不仅自身蝶变跃升为美名远扬的“中国棒球第一村”,而且为江南水乡“蹚”出了一条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宜居宜业新林埭 绘就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陈匠村和徐家埭村的“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创新实践,是近年来林埭镇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位于平湖东南部的林埭镇,自古也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名镇,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历代更是名人辈出,是浙江省“龙舞之乡”、诗书之乡。

资料图片

  同时,它也是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强镇,逐步建立了一批以特色水产、绿色蔬菜、优质水果等为重点的特色精品园区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虾)示范镇、浙江省渔业特色强镇等荣誉称号。

  它还是凝聚创新力量的“活力新镇”,林埭镇工业园区获评“浙江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已形成以汽车零部件为特色的产业园区,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持续招引优质数字经济科创项目。

  它更是平安和谐、宜居宜业的善治智镇,通过打造“龙乡老娘舅”等基层自治品牌,发挥新居民圈、商户圈等“圈治理”作用,以“林聚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激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等创新举措,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林’距离”……

  逆势而上的2024年,常住人口4万余人的林埭镇GDP实现29.2亿元,增长7.3%;财政总收入2.4亿元;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实现28.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增长10.1%。“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林埭镇的区位优势将更为明显,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林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料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曹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