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首席记者 韩毅

“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场景化融合,要深度融合,打破边界;数据驱动,提升质量;构建生态,共建共享。”3月15日,2025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大足石刻国际旅行社大会在大足区举行,美团文旅行业总经理、美团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在活动中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她的前沿观察。

路梦西作精彩分享。受访者供图

在她看来,释放文旅消费潜力,要深耕融合创新。2024年,中国旅游市场结束复苏周期,迈入新一轮增长轨道,旅游总花费增速高于人次增幅,人均消费能力实现提升,旅游业已从观光向文化体验转型,并向低线城市转移,而旅游休闲的体验类产品需求正从标准化向深度体验跃迁,其中“人文古迹、人文街区、观光类”等深度文化体验类景区强劲增长。

旅游消费中代际消费差异日益显著,多代人群呈现双向拉动,年轻游客“快决策、强社交”;中年游客则主张“家庭单元消费”。此外,旅行便利性和情绪价值成为旅行消费者决策暗线。

路梦西作精彩分享。受访者供图

同时,技术进步催生了全新业态,助力了文旅产品升级迭代。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结合市场打造特色文化IP,做好影视剧等在创新转化与二次开发,形成线上娱乐、线下打卡的互动场景;创新数字文旅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等,输出原创数字精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品特色品牌;利用VR、AR、MR、全息互动、裸眼3D等体验技术,与在地文化、传统文化、自然景观等深度融合,发展了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等。

为此,行业竞争进入“技术+文化”的双螺旋赛道,科技不再是取代历史的工具,而是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景区开始比拼数字内容的更新频率、交互体验的沉浸指数、文化IP的衍生能力;游客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而是追求参与“可触摸的文化+可传承的情感+花式玩法”,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存法则正在被年轻群体重新定义;景区、酒店正在撕掉“观光打卡”的标签,变身消费者追逐的内容入口,学会了用文艺作品的语言重构体验,流量便有了自我繁殖的基因等。

“在我看来,多场景融合一站式匹配游客消费需求、数据驱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持续共赢的生态系统是文旅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她说。

场景融合,需要在互动中实现共荣发展,打通线上线下,做跨场景“cross”互动,让小需求整合成大生意,激发更多消费;数据驱动,要挖掘场景价值,结合内容搜索,补贴让利消费者,助力文旅企业数智升级,实现质量提升;共建生态,要以消费者、文旅企业需求为原点,优化和整合平台的优势能力,联合各层生态伙伴帮助文旅企业改善经营,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共建美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