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美,美在三江并流,美在千湖竞秀,美在群山巍峨。”“我们真诚欢迎大家多来湖北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湖北的自然风光之美、历史文化之韵、发展活力之强。”4月25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化身“文旅首席推荐官”,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向全球游客发出盛情邀约。
湖北山川秀丽、水韵灵动,是一幅美丽的画;湖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本厚重的书;湖北薪火相传、红色永续,是一首激昂的诗;湖北平畴沃野、物阜民康,是一座丰饶的园;湖北得中独厚、联结世界,是一架通达的桥。新征程上,6000万荆楚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殷殷嘱托,守正创新、开放融合,勇担使命,踔厉同行,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让荆山楚水成为八方来客流连忘返的“诗和远方”。
以山水为笔,整体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从“洪湖水、浪打浪”的接天碧波,到恩施大峡谷的绝壁奇峰;从八百里清江画廊的天造地设,到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的巧夺天工……大江大湖水韵灵动、群山峻岭绚丽多姿。如今,旅游不再是简单地看看景、拍拍照,而是一种进行深度文化体验的生活方式。湖北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加快武汉、襄阳、宜昌等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实施“景区提质”“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推出“神武峡”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路 、“赤黄红”荆风楚韵文化旅游线路,全力培育万亿级文旅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全省累计接待游客8.6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37.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5%、15.2%,文旅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以文化为墨,整体提升支点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湖北,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曾侯乙编钟的“一钟双音”绝技,到云梦睡虎地秦简窥见秦朝法律的秘密;从赤壁古战场“江山如画”的壮阔,到武昌首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魄……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既是湖北历史的见证,也是湖北成长的养分,更是湖北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湖北坐拥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6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揽尽“北纬30度”的自然馈赠,孕育了“筚路蓝缕”的楚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基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湖北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挖掘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长江夜游的光影点亮《楚辞》的瑰丽,数字技术让曾侯乙编钟奏响乐章。新编历史话剧《屈原》、民族歌舞剧《西兰卡普》、舞台剧《荆楚映象》、汉剧《贵妃醉酒》……一台台接连推出的文旅大戏,为湖北旅游注入动能,促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新文旅业态越来越丰富。
以开放为桨,整体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和互鉴可以促使各种文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实现共同进步,赢得未来。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是陆海空“三大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新时代的湖北正从“九省通衢”加速迈向“九州通衢”。近年来,通过全球旅行商大会、长江文化艺术季等活动,“知音湖北”走向世界。3月以来,“知音湖北 大美长江”欧洲路演先后走进德国柏林、西班牙马德里,推介“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赛博武汉、长江黄金旅游带、荆楚文化、恩施世界地质公园等湖北国际旅游名片,受到全球商家青睐。
推动湖北文旅产业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湖北省要以山河为纸,以人文为墨,以岁月为笔触,以生态为色彩,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湖北文旅形象品牌,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新生态、培育产业协同发展新动能,在山水人文交响中绘就一幅文旅新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