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生产力始终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核心动力。从青铜冶炼到机械自动化,从核能利用到基因编辑,从区块链到元宇宙、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每一次科技革命的浪潮都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构着产业版图、社会生态与人类认知边界。正因如此,“新质生产力”这一前瞻性理念的提出,犹如在时代坐标系上树立起新的航标,迅速引发学界、政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共鸣与深度思考。

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正成为破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当下,从长三角到粤港澳,从京津冀到中西部创新高地,各地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机制、应用场景与发展路径展开系统性探索,力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其中,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中走在了前列。

上海:超算中心引领智算新篇章

近日,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成功举办的“智聚申城 模塑未来”主题活动暨“昇腾新动力 DeepSeek新纪元”媒体沙龙上,政产学研用等各界代表,共同聚焦智能化时代如何借助普惠算力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作为国内首个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全栈国产化方案打造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其峰值速度达 100PFLOPS(FP16),为用户提供普惠的人工智能算力支持。据中心负责人透露,新一代算力中心将融合传统超算与智能算力,构建 “超智融合” 科研范式,助力科研创新迈向新高度。

上海超算中心分享“公共算力服务助力行业发展”

上海超算中心应用技术部部长王涛博士介绍了平台的运行服务情况。“自上线以来,平台及生态合作伙伴在算法模型验证、迁移适配支持、微调推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已服务80余家用户。例如,在与商飞的合作中,超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助力国产飞机如ARG21、C919等的设计研发,通过模拟仿真验证设计,减少研发成本,加速研发进程。同时,平台还孕育出多个行业大模型,如中核八所的龙吟大模型、蜜度的蜜巢大模型等,分别在核电、政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升了行业效率。”

在此次活动中,众多企业也展示了基于昇腾算力的创新应用成果。珑京科技针对企业数据安全焦虑,推出“玲珑”智能体解决方案,并演示了基于昇腾的推理一体机,通过“四位一体”平台实现业务全流程闭环。在某水务集团的规章溯源系统应用中,将事故追责准确率提升至95%,有效攻克了RAG技术准确率的行业瓶颈。

新致软件作为华为的重要合作伙伴,分享了其在帮助企业实现AI转型的经验。公司副总裁黄茂华表示,今年企业客户对AI转型的需求更为迫切,期望在实际价值场景中快速落地。新致软件基于昇腾算力和DeepSeek大模型,为企业提供从咨询规划到交付实施的全栈服务。例如在为某大型医药公司服务时,通过分析业务场景,推荐合适的大模型方案,助力企业优化库存分配、降低运营成本。此外,新致软件还计划在2025年服务100家行业头部客户,通过生态赋能和产教融合培养更多AI专业人才。

上海电力大学夏飞教授团队则将昇腾算力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其研发的风电叶片巡检系统借助“风灵”大模型,使缺陷检测准确率提升12%以上,运维成本降低30%。该方案已在陕甘风电场进行实测,并逐步拓展至海上风电场景。同时,团队以开发的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为核心,与电力大学:国网上海培训中心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重点课程,开创了“AI+电力”人才培养新模式。

宝钢股份:AI赋能钢铁行业新纪元

不仅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成果丰硕,昇腾算力在其他行业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宝钢股份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与华为深化合作,以昇腾AI算力底座为核心推动钢铁制造全流程智能化转型。面对国际技术壁垒,宝钢股份将“自主可控”作为AI战略基石,选择昇腾构建智能算力底座,保障供应链安全。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实现算力资源高效配置,支撑多基地协同管控。

在实际生产中,AI技术解决了诸多难题。宝钢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与华为进行合作重点是推进大模型在行业领域内的落地,例如,去年宝钢联合华为重点推进了高炉控制中的炉温预测难题,经过十余次的迭代,模型达成目标,预测一小时后的炉温的命中率达到95%,硅含量命中率达到92%,预测两小时后的也能达到90%以上,具备可实际应用的能力,通过降低燃料消耗,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此外,据了解,双方还合作将热轧产品表面缺陷识别模型在半年内准确率提升至96%,并推广至多基地产线;热轧自然宽展预测模型完成在线部署,开创大模型参与生产实时控制的先例。这些应用每年为宝钢股份带来超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宝钢股份还计划在2025年上线300个AI应用场景,打造5个AI标杆产线,推动钢铁行业向高效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宝钢车间拍摄者:顾海东

太保科技:保险科技新生态引领行业变革

在金融领域,太保科技在保险行业同样借助昇腾算力实现了数智化转型的突破。在技术底座建设上,太保科技承接中国太保大模型能力建设项目,打造了保险行业首个自主创新千亿级大模型基础设施。基于昇腾算力底座软硬协同的优化技术,大模型训练的整网计算性能提升了30%。在大模型推理场景,通过部署MindIE推理引擎实现多用户并发吞吐性能倍增。昇腾底座兼容业界主流生态,显著降低智能化转型门槛,已实现智能保顾、理赔拦截等AI应用场景的开发及商用,客户服务满意度达80.5%,定损换修审核准确率提升至59.4%。

同时,太保科技基于鲲鹏底座实现“一云多芯”战略,高效支撑业务高峰,为保险核心系统国产化与低碳数据中心改造探索出了新路径。

面对保险业“AI+数据”的双驱动趋势,太保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众所周知,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驱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助推着人工智能在企业场景的适配、落地。太保通过集团统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治理,沉淀了海量、丰富、高质量的产品数据、交易数据、行为数据、操作指引库数据、案件案例数据,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行业法律法规、财务、医疗、精算等各领域的通识数据,基于这些价值数据对大模型进行训练微调,大幅提升了AI应用到具体业务场景的准确率,提升了业务可接受度,当前,太保科技正在规划更加适应AI计算特征的集团知识库建设,进一步放大企业数据的价值。”

上海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上的探索与实践,为各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从超级计算中心的普惠算力支持,到企业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已形成了“超算中心平台支撑+企业场景创新+高校人才储备” 的良性生态。随着这一生态的持续发展与完善,将不断释放裂变效应,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标注出鲜明的“上海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