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被誉为水产界“达沃斯”论坛的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隆重举行。

本届大会以“科技引领、创新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主会议及平行会议等活动10余场,100余位院士、专家巅峰对话,并吸引500余家水产全产业链领先企业积极参与,同期活动、院士专家、参会企业开创了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举办以来多项历史纪录。
“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其战略价值已从单一产业维度升级为国家食物安全体系的关键节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作言致辞指出,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呼唤制度创新、产业链协同和国际合作的系统重构。
大会期间,还同步发布了“2025中国水产行业百强品牌”,通威、海大、新希望六和、嘉吉、粤海等多家在产业创新、绿色养殖、渔业现代化做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入选年度水产行业百强品牌。
共话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种质资源数量、物种数量和品种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7366万吨,比上年增长3.5%,连续30余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养殖产量6062万吨,同比增长4.3%。
渔业经济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产行业用有限的资源提供了14亿中国人三分之一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只占用了7%-9%的饲料产量,这是水产人的骄傲,也是中国在持续发展食物的‘量’、‘质’方面对自身和人类的贡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
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国内水产养殖业也已经进入一个从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期。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韩刚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还存在绿色发展、质量安全、原料紧缺、智能化程度低等方面问题。
“尽管我国渔业科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渔业资源衰退、种业‘卡脖子’、产业链附加值低、智慧化程度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制约着渔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也指出。

此次大会,则为水产行业破题上述现实性问题,如何更好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并且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搭建起了重要展示舞台。
期间,“2025中国水产行业百强品牌”榜单隆重揭晓,通威、海大、正大、新希望六和、嘉吉、恒兴、粤海、澳华、国联水产、大北农等100个优秀品牌荣登榜单。
此次榜单品类覆盖面更全、国际化程度更高、品牌分布地区更广,并更加关注时间价值和可塑性,既有长期深耕行业的“老品牌”,也有专精特新的“新势力”。上榜品牌在推进种业振兴、产业创新、绿色养殖、渔业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本届大会还提出了“为践行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发展水产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水产智慧发展,提出以政策为引领,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以科技为支撑,突破关键领域创新壁垒;以绿色为底线,重塑水产生产体系;以智慧为引擎,赋能全产业链升级;以协同为基石,构建高质量发展共同体”等五大倡议,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朱作言院士也提出,希望通威等优秀企业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充分关注智慧渔业蓬勃兴起的大趋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发展动能迭代,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回归“产品本身”
近年来,水产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轻产品、重营销现象普遍。
终端客户,对产品质量的甄别能力往往不足,卖了鱼之后才知道哪家哪户的产品好,遇到了质量差的产品已经来不及了。等到第二年,又会有人上门推销,终端客户又会面对一些低价诱惑,导致产品选择和决策时出现偏差。
类似问题,近几十年里在行业内反复出现,不断上演。
上述背景下,2023年,通威在经过对行情准确分析后,已经首次正式对外发布“好产品年”,确定了科技引领下,“原料稳定,质量如一”的产品定位。
2024年,随着通威对“好产品年”的持续深化、内伸外延,对外发布了“万户共成长”计划。
“今年,通威将继续深入‘好产品年’,持续强化技术高度、产品深度、用户温度,致力于帮助每一位水产从业者做大做强,不断书写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通威股份副总裁、通威农发总经理张璐表示。
张璐,博士、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神农青年英才、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曾任通威股份水产技术总监等职务,是一位从塘头成长起来的行业知名专家。
今年1月,张璐被任命为通威农发总经理,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通威对自身产品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的重视。
早在2007年,通威就开始布局海外的发展。作为最早一批在海外布局饲料生产基地的集团性企业,公司始终重视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及饲料生产基地建设,如今已在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主要水产养殖国家建立了多家饲料公司,年产能超百万吨。国内头部水产饲料企业的技术实力在海外具有明显优势,极大推动了当地水产养殖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未来会继续在沿线国家发挥管理优势,持续强化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助力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发展。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