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宇博士携最新出版的《世界之中》,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施展教授、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于近日共聚万圣书园,举办了“把世界还给中国——《世界之中》新书分享会”,与读者一起回溯5000年发展史,探寻曾经被人们忽略,却是关于我们这个文明的种种可能。

中国为什么称为“中国”?古希腊文明与秦汉帝国有关联吗?为什么土生土长的道教会有类似西方宗教的“救世主”?中亚的粟特人为什么会影响大唐帝国的走向?“一条鞭法”的成败与地理大发现有怎样的必然联系?历史学里有一个说法:我们的历史观取得进步,往往不是因为发现了新的史料,而是因为我们用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过去。带着这样的理念,“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撰写了一部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世界之中》。它从远古到清末,以十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是被世界多元力量共同塑造之中国。当中国历史中的往复与博弈被置于世界之中时,一切又有了新的解读。《世界之中》唤起了一个文明的自我认同与自我觉醒。
据悉,《世界之中》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贝贝特推出,目前位于购书网站历史新书榜24小时、7日榜第一名。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被人们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的当下,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对此,张笑宇给出的答案是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主义,这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一大前提。更重要的是,世界主义的中国并不是现当代的产物,而是我们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国的过往就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对此,施展也补充说:“我们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只不过历史上那么过来的时候,我们对它没有自觉,而笑宇把历史怎么走过来的说明白了,因此我们今天的‘自觉’是有历史基础的,这也是中国未来应该的方向。”
《世界之中》所要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一幅画面。无论是尧舜时代的陶寺与石峁、秦帝国与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北朝隋唐与边疆政权高句丽,还是历史上的粟特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中原文明都曾与周边乃至世界产生过影响至深的互动,孕育出了众多伟大、辉煌、灿烂、精致的事物,并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主持嘉宾刘苏里所说:“中国不论作为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一个慢慢衍生的实体,它是跟周边环境或者周边人群,或者周边世界互相塑造的过程当中形成的。”

然而,过去的记录、史书往往忽略了这些,它们更容易将中国置于一种封闭的、自足的、和世界没有过多牵扯的叙事之中。
如何看待一个古代国家的国力,张笑宇给出的标准是非农业税收所占比例的大小。如今两宋之所以被很多人认为具有别样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非农业的间接税占主要财政收入的朝代。历经王安石变法,章惇、蔡京财政改革以及两宋商贸、远洋外贸自身的发展,宋代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财政国家特色。

有关中国人对海洋的成功探索,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的南方华人和南洋华人厥功至伟。张笑宇说郑成功创办了当时世界上最赚钱的家族企业,那是明末清初东亚三角贸易,即中国、日本、东南亚的主要承载体。到了清代,南洋华人在今天的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成立了一种由宗族、公祠演变而来的公司式国家。尽管规模不大,但张笑宇评价说:“这是人类一种公认的治理结构,是人心本源的东西,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己生发出来,你不需要非得去读启蒙运动的东西。我们自己就走过这条路,但如果没看过这段历史,就不会知道世界主义原来就在你的精神内核里面。”

反观南洋华人史上最著名的罗芳伯创建的兰芳公司,在被荷兰人征服之后,有一个人搬到了马六甲。他的一位女性后裔嫁给了一个人叫李进坤,而他们的孩子便是新加坡开国元首李光耀。可见,南洋华人开创的事业,直到今天还与整个东南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位嘉宾围绕《世界之中》开展了一场高质量的讨论。说到《世界之中》的核心价值,刘苏里认为:“实际上是中国出现和成长本身,跟世界是怎样一种关系。而张笑宇的写作视角是全球的、古今中外的,也是一种关注政治哲学的大历史写作。”施展则说:“我之前一直对笑宇有一个评论,我说叫‘偏执的深刻’,笑宇的思考极其‘偏执’,但是极为深刻,所以他经常给出大量的我根本无法接受的结论出来,但是即便我很难接受,我也都会去认真地看一下笑宇到底在说什么,他的那些深刻经常会穿透出来很多之前我完全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而那些东西会时刻提醒我自己的盲区,使得我能够把自己之前自以为是的部分颠覆一下,重来一下,让我更加完备。”(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