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正式对外发布
昨日,记者走访福州部分商超发现,“0添加”等用语是不少调味品、饮料等预包装食品宣传的“关键词”,然而随着新国标的发布与执行,预包装食品宣传有望迎来一轮重整与规范。
市民选购调味料时,“0添加”商品受青睐。沐方婷 摄
“0添加”“真‘0%添加’”“0%添加防腐剂”……昨日,在仓山区一超市的粮油调味区,记者看到不少调味品上都标注着“0添加”等用语,尤其是酱油区,更是“0添加”用语的密集地带。货架上,多个品牌酱油的包装上,均有用到“0添加”字样。
货架上多个品牌酱油的包装上,不少用到“0添加”字样。沐方婷 摄
而在一些商超的线上平台,搜索“0添加”,瞬间跳出多条商品信息,除了调味料、乳制品,还涉及多款零食、烘焙面点等,部分商品评价超10万人次,部分线上超市还筛选出“非必要不添加”的商品,并贴上“配料干净”标签。
福州市民叶大姐就是“0添加”食品的热衷者。“平时,也不知道怎么挑选安全健康的食品,现在食品中的添加剂这么多,所以自然就觉得‘0添加’应该会靠谱一些,至于是真是假,我们也没办法验证。”叶大姐的观点,代表了不少消费者对“0添加”的认知。
企业在加工环节往往可以做到不使用添加剂,但加入的各种辅料一般都含有添加剂,部分商家通过刻意宣传,利用“零添加”“纯天然”概念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获取市场及额外盈利。
为避免误导消费者,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新标准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设有2年过渡期。千禾味业、海天等多家食品企业均对新规进行了回应,并且表示将按照新的国标要求推进后续工作。这意味着,随处可见的“0添加”乱象也将得到进一步规整。
事实上,消费者对“0添加”的热衷背后,既有商家的营销炒作,一定程度上也有部分消费者对“添加剂”认知的不足。“不少人认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没有添加的食品更健康。事实上,不必‘妖魔化’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法合规使用添加剂都是安全的。”福建省产品质量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彬红介绍,有些添加剂如防腐剂、抗氧化剂,本身就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而存在。
黄彬红说,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实行全流程监管,添加剂生产企业需要通过严格审查,才能获得生产许可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定期抽检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将面临法律严惩。但她也提醒,要注意区分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例如非法添加物苏丹红、氯霉素等,如果发现食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物,可第一时间拨打12315进行投诉。
“0添加”不靠谱,那么消费者该如何健康科学地选购预包装食品?邱彬建议,要关注配料表成分按含量降序排列,警惕前三项出现精制糖、氢化油等;营养成分表重点关注能量、脂肪、糖、钠的含量及NRV%(每日参考摄入量占比);优先选择少加工食品,如巴氏杀菌奶>复原乳。
记者 沐方婷
编辑 董抒艺
审核 潘温祥
监制 程仁山 范雄